文章教程

改变,只需换个角度

4/5/2019 9:16:57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改变,只需换个角度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思维定势。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求变不能,标新不易。

那我们该如何标新立异呢?改变,其实并不难,有时候,只需要换个角度。

记得小时候,读书看课本,页码的标识都在每一页的下方,要么左下角,要么右下角。固然,设计页码是为了方便阅读,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引导,和书本的内容相比,似乎无关紧要。但就是这个页码标识,可以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读者的阅读速度。页码标识在页底,我们翻到想阅读的那一页,还要把目光转移到书本的上方,才能找到阅读的内容,这一过程,白白浪费阅读时间。现在,翻开人教版的初中课本,页码赫然印在每一页的左上角或右上角,这有什么好处呢?一则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从上至下,从头到尾;二则看到页码,翻开那一页,无需再把目光从页脚移到页眉,提高了阅读速度。一个小小的改变,看似不起眼,但效果出奇的好。

再有,小时候查《新华字典》,要么按查字法规规矩矩地查找,要么就是信手翻阅,凭着记忆,找到相应的位置。有时候,字典是可以随意翻翻的,翻字典,还是有所凭借的好。现在问题解决了,《新华字典》的侧面有个“V”字形的黑色标识,那每一个节点,就是按着字母表的顺序标定的,从“A”到“Z”,一个不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有类似的标识。经过这样一改变,我们平时翻工具书就可以按图索骥,准确了许多,方便了许多。

我小时候使用的打气筒,是铁质材料做的。打气的时候,一根铁杆绑定一个皮钱儿,在铁筒里上下运动,皮钱儿很容易坏,产气量也不大。为了养护打气筒,隔不久要加上润滑油,和泥土混在一起,打气筒总是油渍渍、脏兮兮的。现在的打气筒,是铝质材料做的。打气的时候,中间一个铝筒固定不动,外面的铝筒运动。新式打气筒,使用起来不仅省力气,而且产气量大,还没有油污。一静一动,两相替换,就这样一个变换,打气筒就好用了,使用寿命也延长了。

我以前骑的自行车,固定车把的是一个长长的螺丝棍儿,螺丝棍儿上有一个外六角的螺丝帽。拧紧以后,螺丝帽要露在车把外面,很突兀,看起来不美观。现在的很多自行车呢,那个螺丝帽换成内六角的了,紧固以后,螺丝帽可以卧在车把里,很平整,很美观。如今,很多地方采用了内六角螺丝帽,很方便,很实用。一个改变,两种效果,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际遇,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幸运,也有不幸,关键是如何面对,如何转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个智慧之举,要是按着常规出牌,一味地加班加点造箭,不仅造不够箭,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诸葛亮凭借大雾作掩护,直接向曹操借箭,不仅出奇制胜,化险为夷,而且令周公瑾刮目相看。一“造”一“借”,两条路线,两种结果。

还有空城计,也是诸葛亮的绝唱。马谡丢失街亭,司马懿大兵压境,直逼西城。诸葛亮少兵没将,如果死拼硬守,很快就会城破人亡。而诸葛亮审时度势,按兵不动,令手下打开四个城门,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稳坐城楼,凭栏而望,慢慢抚琴弹奏起来。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谨慎,定有埋伏,反倒速速撤兵而去。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顷刻就转危为安。

很多时候,很多事儿,改变,要突破传统做法,另辟蹊径,只需要逆向思维或者换个角度,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小小的改变,收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甚至出乎意料。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