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难免会有“鸡汤”之嫌……但是,只想和你分享我一段难忘的经历。
知乎刷Timeline的时候看到这个高回答的问题:社交恐惧是怎样的体验?忽然想起我也有过这种体验,从得到它到离开它可花了自己不少的时间,2014年的1月到2015年的6月,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直面它,多少让我有些不自然,但是,我有什么好羞愧的呢?这也是我的一部分,很高兴摆脱了它。
患上社交恐惧是2014年1月,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那天和往常一样,我走在去书店的路上,突然间,心中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心跳得很急很快,仿佛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正在发生,肩膀变得僵硬,像有无形的压力施加在双肩上。心烦意乱,恨不得马上逃离这里回到家。这和你们想的不一样吧?你们可能觉得,社交恐惧是潜移默化的,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像我这样,似乎有一个定时炸弹,到了这一天,在我体内爆炸了。
度娘对此是这样描述的:社交恐怖也是一种强迫观念,患病率较高。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苦恼。当然,谁都有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怖,但发展成神经质症的症状时,其恐怖、痛苦程度非常之深,以至于回避与人接触,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障碍。
我想,自己应该算是中度的吧。
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或者说是不敢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和尴尬,甚至是苦恼。
在公共场合太过于紧张,或者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说话时,会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像是自己的。事后小声重复着自己说过的话,大惑不解:“为什么我的声音变成那样了?”
不敢与人交流,只和宿舍的人交情好。隔壁的寝室基本没去过,大家只是点头之交。最怕就是路遇同学,跟他们又不熟悉,不敢上去,怕被他们发现然后不得不进行谈话……但谈什么好呢谈什么好呢……因此在路上看见同学的背影立马就赶往另一条路或者是放慢脚步。
不在同一家店买东西,怕店主认识自己。(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好逗比)
宅……也说不上是“喜欢”,总之就是害怕碰见人。一遇见别人就会浑身不自在,他会怎么议论我他是怎么想我的他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是有好友陪伴在身边的时候却不会有这种浑身不适感。以致于有时必须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会给自己鼓劲,心跳得很慌,也许是不喜欢自己“暴露”在外的那种感觉吧。所以,家和宿舍永远是我感觉最安全的地方,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不用把真正的自己暴露给别人,不用害怕不用介意其他的东西。
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一夸我我就高兴,一骂我我就失落。玻璃心没办法……最害怕的还是那种背地里的议论。他们在你的身后议论着你,你明明听见了却要装作没听见。还有就是他们会对此评价你“很内向”,你心中有千言万语想来驳倒他们对你贴的这个标签,你想说你喜欢看美剧热爱动漫还喜欢刷知乎逛豆瓣, 但这些有几个人懂呢?因此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个标签,但只有你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样子。
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会预演一次,力求尽善尽美(其实还是怕失败了被人评价而已。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样,不喜欢看见那种奚落、略带嘲笑的目光聚焦在你身上)。不仅预演,还要假设最坏的情况以及其他可能的情况,这就是典型的“想多了”。
上面的一切,也许对于患有相同体验的人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竭力地回避与别人的社交,面对别人的评价时,总会在心中有着一套自己的说辞:我不想和他们做朋友;社交是浪费自己的时间;爱好不同、三观不同,我和那些人合不来……但事实真的是那样的么?我们,可能只是用这些说服自己的理由,来回避社交,在心中打造完美的自己吧。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需要社交,或者说,不进行社交对于你而言没什么问题的话,你就不必看下去了。在家、宿舍之外的环境总会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看见一些人总会自己在心中不断揣测他们的想法,害怕他们在议论我,以致于一出门就紧张不已。
人需要常常打鸡血,自己的心也是。《三傻大闹宝莱坞 》里面,兰彻经常对好友们说:“心很脆弱,你得要经常安慰它,对它说‘Aal izz well.’(印地口语英语,意为一切安好——编者注)。”而我也意识到,如果不在思想中转变的话,那么一辈子都要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下。那么,我们恐惧社交,到底在怕什么呢?因为怕和人交流。
为什么?因为怕和他们交流后,他们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因为怕他们了解自己后评价自己。为什么?因为怕他们评价的自己,和我们内心的自己不一样。想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我们渴望别人注意到的是内心理想的自己,那个我们也认可的自己。但事实上,我们做不到啊,就是这种现实的落差造成我们小心翼翼地和人交往,生怕一不留神就暴露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其实啊,真有那么糟糕么?过得轻松一点不是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