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及解释

12/31/2018 4:02:26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战国中期,秦国因为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而逐渐强大起来,便开始谋求开疆扩土。那么,先攻打哪里最好呢?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8年),大臣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就此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张仪说:“我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称为“三川”之地),堵住韩国的要塞,再让魏、楚两国配合我们,就可以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逼近东西二周的城郊,讨伐周王。周王自知没有人能救他,必然会献出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宝器。我们九鼎在手,地图、户籍在握,挟持天子然后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这就是王业啊!那小小的蜀地,不过是僻远之土,夷狄居住的地方。俗话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和‘市’。我们放着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却偏偏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去占领蜀地那个穷乡僻壤,这不是离大王的霸业越来越远吗?”

司马错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事情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简单。”说着,他把脸转向惠王,伸出三个手指说:“大王,下臣听说,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富国,二是强兵,三是要天下人响应。要想富国,就要想办法开疆扩土;要想强兵,就要使百姓丰衣足食;要想让天下人响应,就要广施德政。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大王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就完成了。现在大王您地少人稀,下臣觉得还是应从容易的地方入手。蜀地地域偏远,是戎狄之邦,首领暴虐,国内混乱不堪。我们秦兵一到,就如同猛虎进了羊群,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占领蜀地。我们有了那里的土地,扩大了疆土,从那里得到的财物可以使我们的百姓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军队不受损失,蜀地的百姓也不受伤害,而我们还获得了除暴安良的好名声,岂不是名利双收吗?”

司马错说到这里,转头对张仪说:“你说要攻韩、劫持天子。天子力量虽弱,但众诸侯表面上还得尊崇他,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担这样的恶名。其他六国地域相连,他们一旦看清了利害关系,必然会联兵抗秦。凭我们现在的力量,灭掉蜀国是不会有问题的,但要击败六国的联军,恐怕还不行,那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秦惠王最后决定采用司马错的主张,立刻兴兵伐蜀。蜀地被征服后,秦国更加富强,诸侯国相比之下更加弱小了。

——《后汉书·袁绍传》

【求解驿站】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活学活用】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张仪的“~”一策看似切中要害,但未免有点急功近利。相比之下,司马错的“富国强兵得天下”的思想,则比较务实。

【妙语点拨】曹操势力刚崛起时,天下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守,刘备凭借“光复汉室”而感召天下。在群雄并起的形势下,欲谋求霸业,必须创造一种独有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治优势。这与“借尸还魂”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就是借了“天子”,拥有了号令天下的特权,为他的政治事业创造了无数便利。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