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神农氏是炎帝吗?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12/31/2018 3:33:4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有哪些传说?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孙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另有八世炎帝之说,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宝鸡,并辐射至两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炎陵县。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族(汉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县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厉山,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为人们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成长于姜水。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神农的子孙)。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姜水流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清姜河,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史学界日趋支持另一种说法,炎帝同黄帝一样是一种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姜水,后期神农氏部落执掌炎帝之位,而黄帝族部落,公孙姓,兴起于渭河流域的姬水,而此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天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涿鹿(河北)与炎帝神农氏决战,炎帝神农氏一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天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从黄帝号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农的部属,扬言为炎帝报仇,纠集部众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黄帝其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刑天氏叛乱,最终一统天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其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

学术争论

问题一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呢?

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这一派的观点现在占上风,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而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扯不上关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

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前面忘了说明的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羲,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而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达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请注意这个“世”字。)这就是为什么伏曦,女娲,神农的统治往往高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如果是十七个世代则大约是五百年)黄帝的时代,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两千年,大约就可以推断出神农氏统治开始于距今大约七千年以前。

炎帝:少典部落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安(女)登,炎帝因生于厉山(传说是神龙的子孙,因为龙头长得像羊头),故以姜为姓,名石年,烈山氏,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故曰炎帝,因起于烈山,所以又号为烈山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古代原始社会人很少而禽兽很多,所以都吃禽兽肉,到炎帝烈山氏姜石年的时候人民很多而禽兽已经不足,野生素食能吃的也都吃了,但还是不能解决人民的饥饿,于是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根据天时、地利,制作了劳动工具,教导人民耕种田地,种植庄稼作物,彻底解决了人民的饥饿,百姓也得以更好的繁衍息。百姓赞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后世继位的帝王称之曰:炎帝神农氏“姜某某”,后世继位为帝王者仍沿用炎帝神农氏番号。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取莽(奔水)氏之女曰听詙,生子二:长帝临魁、次桂。炎帝神农氏姜临魁生帝承,炎帝神农氏姜承生帝明、仲贤、希文,炎帝神农氏姜明生帝宜,炎帝神农氏姜宜生帝来,炎帝神农氏姜来生帝裹,帝神农氏姜裹生节茎,节茎生克、戏,戏生炎帝神农氏姜榆罔。炎帝烈山氏传至八帝至炎帝神农氏榆罔(炎帝神农氏榆罔为炎帝烈山氏第十世孙)。炎帝烈山氏姜石年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生卒年份概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后。

榆罔:姜姓,故全称曰炎帝神农氏姜榆罔。乃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十世孙,炎帝神农氏姜裹之曾孙,是继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后的第八位帝王,与黄帝公孙轩辕同时代人。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居于空桑,后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其中以蚩尤最为暴虐,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势力已经衰弱,没有能力进行征伐,于是被迫居于涿鹿,诸侯公孙轩辕实懋圣德,平定了天下暴乱,所以诸侯都归顺了他,所以公孙轩辕代替了炎帝神农氏姜榆罔而治理天下为天子。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在位五十五年,降封于洛,耻于受封,遂迁于潇湘茶乡之尾(故崩葬于潇湘茶乡之尾,当地民众仍以帝王之礼厚葬了他,今湖南炎陵的炎帝陵。故陕西宝鸡有炎帝陵,我经过历史古籍及文脉推断赞同后此为第一代炎帝烈山氏(神农氏)姜石年的陵墓。山西高平有炎帝陵,河南商丘有炎帝陵,湖北随州有炎帝陵,当为另六位炎帝神农氏某三位帝王的陵墓。炎帝神农氏姜榆罔之七世孙伯夷在尧帝身边担任四岳官职,即天下四方诸侯统领。在舜帝身边担任秩宗官职,典朕三礼。辅佐大禹帝平水土功劳甚大。为尧舜禹身边的股肱重臣,故称之为吕侯,吕即“脊梁”也。封地为吕国,为中华吕氏始祖。

问题二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可是他又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来招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问题三

《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乔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之末,少典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丘”很明显,少典、有乔都应为古国名或部落名。

又司马贞作《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所以跟黄帝大战的那个炎帝不是我们引为圣人的那个炎帝,而应为榆罔。

又有人说“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个说法应该是出自《尸子》。《尸子》:“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这里要说明一下,按《三皇本纪》“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是一个部落,它的首位领袖不是“炎黄”中的炎帝。《尸子》中说的七十世应该是整个神农氏共传了七十世,跟《三皇本纪》不一样。

问题结论

由于上古时的记载缺乏详尽的文献记录和考古资料,所以炎帝与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目前还没定论。

炎帝世系

神农氏

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生于湖北省随州市,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日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共工氏

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烈山氏

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国语·鲁语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四岳氏

首领为伯夷,姜姓,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支后裔。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zhǎng),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轩辕即黄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炎帝子孙

炎帝的妻子,既赤水氏的女儿听訞与炎帝生了炎居、生女儿女娃(精卫),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术器、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二子,各子代考。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