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的师生参考。
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并提供配套的名师讲堂和题库。
童庆炳所著的《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文学理论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文学理论”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作为该教材的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点拨,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文学理论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重难点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文学理论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4.归纳典型题,强化知识考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特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常考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延伸,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
目录
内容简介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