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六辑)
内容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六篇,另有三篇研究回顾和一篇编后语。 本辑中的三篇主题论文反映了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议。戴卡琳认为研究者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应该具有更包容的心态。梅丽的文章认为,汉学对中国哲学研究者来说,不是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机会。它的成果让中国哲学学者能以一个更具创造力的方式理解他们的研究材料。李晨阳的文章则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研究中国必须具备比较的视野和方法。 本辑的专论中收了两篇论文。岑溢成的文章对亲亲相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解,袁承维的文章分析了“理事不二”与“理一分殊”两种思维模式的起源。 新叶林有洪维阳析论《黄帝四经》中《称》篇的文章。他认为“称”应作“权衡”解,并提出了对《称》篇的解读思路。 三篇研究回顾分别概述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近年来汉语中国哲学研究的状况。
作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刘笑敢教授及信广来教授为荣誉主任,并由郑宗义教授及姚治华教授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中心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计划及出版期刊,致力于组织与推动新课题、新方法、新领域、新资料的探索与研究,提升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学术交流。 郑宗义,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热爱教学与研究,信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