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的哲学课
编辑推荐
爱是什么?何为真实?我是谁?人何以为人?为什么我们要道德?我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全部来自我们视为娱乐的电影。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电影则是现代的娱乐;无论是哲学借电影“复兴”,走进日常生活,还是电影靠哲学来增加“深度”,对观众和读者来说,都是好事。在增加电影欣赏的趣味之余,又可以引发大众对哲学的兴趣。 作者通过由逾百部经典影片组成的光影世界,引领读者探讨“道德”“自我”“自由”等哲学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探讨哲学问题的独特视角;同时,作者也在其深入浅出的哲学论述中赋予《发条橙》《玫瑰之名》《黑客帝国》《十二怒汉》《罗生门》《暖暖内含光》《移魂都市》《全面回忆》《楚门的世界》等经典电影以不同以往的哲学意义。 在闲聊电影的同时,思索人生的种种疑问。
内容简介
《电影院里的哲学课》既是一部角度新颖、趣味性很强的西方哲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能启发思考、提升电影欣赏水平的观影指南。 作者选取世界范围内200多部艺术、科幻、奇幻等类型的影片,解读了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深意。《天堂电影院》的情节发展完美吻合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主人公多多从小镇生活的束缚中逐渐走出,进入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高的教育;《人鬼情未了》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预设了笛卡尔心灵与身体相互独立存在的二元论;《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让犹太人到自己的工厂工作而将他们从纳粹手中解救出来,这似乎让我们信服康德的道德哲学;《楚门的世界》中,楚门被“囚禁”在一个完全真实的虚构世界中,不仅可以被解读为通过大众传媒操纵认识的隐喻,还可以被视为对意识形态灌输诸多技术的展现与批判。 在作者的讲解中,柏拉图、笛卡尔、洛克、康德、穆勒、马克思、福柯等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变得鲜活易懂,而那些通常被视为娱乐品的电影也被挖掘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如果你是一个哲学爱好者,这本书无疑能帮助你初步了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提升你对于哲学的兴趣;如果你是一个电影爱好者,这本书将提供给你理解影片的新视角,提高你欣赏电影的能力;如果你既是哲学的初学者同时又是电影发烧友,那它就是你进入这两大领域殿堂的引导者。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法尔宗(Christopher Falzon),现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哲学系讲师。他的教学和研究集中在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等方面。他非常关注福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哲学家的观点,曾以问答的形式对福柯的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解读,重点讨论了对话、批评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法尔宗还致力于通过电影来探讨哲学问题,对哲学与电影的研究颇有心得。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福柯与社会对话》(Foucault and Social Dialogue)、《福柯与哲学》(Foucault and Philosoph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