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北魏文明太后

8/17/2019 10:42:4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北魏文明太后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北魏文明太后

格式:MP3
状态:完结
语言:普通话
长度:18集
大小:155.34MB
主讲:周思源

内容简介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北魏文明太后简介: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一)起伏人生北魏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王朝。在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这个王朝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史称文明太后。这个名字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文明太后不仅在北魏王朝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的重大作用,而且在中国历史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进程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名字。但这样一个女性,在她小的时候,家族却面临满门抄斩的命运,那么,她是怎样一步步从逆境中挣扎出来,最终走上权力的颠峰呢?冯太后年幼的时候,家族遭到灭门惨祸,她自己也作为罪臣之女,被没入后宫充当宫女,在人生的逆境中,冯太后为什么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宫女,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人生的顶点呢?冯太后刚入宫的时候,虽然有一个在宫里当昭仪的姑姑,但仅仅靠着姑姑的庇护,她也未必能够得到太子青睐,而没有太子的青睐,她日后就不可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那么,太子为什么会对她另眼相看,在她的人生当中,还有什么样的幸运,最终帮助她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起伏人生》。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二)手铸金人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出现新君幼弱,太后干政的局面,于是制定了立储杀母的残酷制度,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子拓跋嗣因为母亲被赐死,悲痛不已,但就连这样的举动,也给他带来了一场风波。冯贵人没生儿子,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本来是她的不幸,结果却成了她的大幸。而李贵人生了儿子,儿子又被立为太子,按照常理来说,这本来是她的人生之大幸,但是北魏一朝立储杀母的残酷制度,又使她的人生幸事,瞬间就变成了人生之大不幸,李贵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最终以悲剧结束,那么,李贵人的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起落呢?冯贵人受到文成帝的宠幸,从一个被没入宫中的罪臣之女,很快成为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后宫妃嫔,而且文成帝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甚至还有立她为皇后的打算。冯贵人可以说苦尽甘来,但她却不想生儿子,这是为什么呢?而在北魏的皇宫中,要想立皇后,还要经历一个险象环生的环节,那么,冯贵人又是怎样经过这一环节,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手铸金人》。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三)扑火自焚冯皇后的丈夫文成帝病逝,冯皇后痛不欲生,就在累犬护驾的仪式上,冯皇后在情绪冲动之下,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吃惊的举动。但是她并不知道,伴随着皇帝的病逝,一场更大凶险,正悄悄地袭来。先帝驾崩,小皇帝继位,冯皇后就成了冯太后,趁着太后养伤,小皇帝年幼,大将军乙浑突然矫诏诛杀朝廷重臣,把大权揽在自己手里,而且野心勃勃,想要有更进一步的行动,一时间,北魏的宫廷中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紧张和压抑,那么,朝堂上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冯贵人经历了险象环生的手铸金人环节,顺利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丈夫文成帝很快病逝,悲痛欲绝的冯皇后甚至有殉情的念头,但就在她沉浸在丈夫去世的痛苦之中的时候,北魏的朝堂之上,一场改朝换代的阴谋正在悄悄进行,而此时刚继位的皇帝年纪还小,作为小皇帝的母亲,冯皇后变成了冯太后,冯太后身处深宫之中,她能够察觉出这一场阴谋吗?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扑火自焚》。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四)密定大策文成帝和冯太后的恩人,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陆丽被乙浑杀害。促使冯太后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蜕变。冯太后的这个蜕变,实际上是对一系列事件的重新认识,和她的人生目标的定位重新调整。她的这种重新认识和调整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最主要的是,她的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陆丽之死,给她服了一剂猛烈的清醒剂,使她重新认识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一件什么样性质的事情。同时,使她重新审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重新考虑自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她意识到,大魏朝需要她这个太后出来整顿乱局。 第二,是必须重新认识乙浑。乙浑作战勇敢,为大魏朝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这个人有点飞扬跋扈,在朝堂上多次跟大臣们,尤其是跟陆丽当场争执。那么有些大臣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乙浑现在已经由自己的左膀右臂成为最厉害、最危险的对手。情况万分危急。陆丽,乙浑都敢杀,他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呢?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把现在的皇帝废了,把太后废了,立一个他能控制的人,或者干脆他逼当今皇上禅位给他自己。要不然干脆就实行兵变,把皇帝、太后都杀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可是此时乙浑已经是位高权重,党羽众多的权臣了,要想除掉他绝非易事,那么冯太后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密定大策》。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五)诛杀乙浑冯太后密定了四项大策,为除掉乙浑做准备,可是乙浑毕竟是手握重权的权臣,党羽众多,如果想一举除掉他,也绝非易事。而且冯太后要诛杀乙浑只能一举成功,否则打草惊蛇,乙浑谋反发动兵变,势必会引起一场不小的动乱,到时不仅江山社稷难保,还会引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和平六年,就是公元466年十月,皇帝降诏从外地召回五位皇叔,那么,太后把这五位王爷召进京来,干嘛呢?要向他们交底,要给他们布置三个任务,交三个底。因为他们长期领兵在外,镇守一方,不知道最近几个月,五个月了,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要告诉他们,现在乙浑专权,第一,如果乙浑矫诏,绝对不能听从。因为,乙浑要想杀他们,只能矫诏赐自尽,就假传圣旨,皇上让你们自尽,别听、别信,皇帝绝对不会下这个命令。第二点,不让乙浑轻易调兵。如果乙浑调兵的话,因为乙浑那时候不光是太尉,是丞相啊,他掌握兵符啊,他有权调兵啊,而且他万一假传圣旨调兵的话,那么就要相机行事。第三点,那就是准备平叛。因为万一乙浑狗急跳墙,发动兵变,包围皇城,甚至囚禁或者谋害皇帝和太后,那么你们就要起兵勤王,抓拿反贼,夺回皇权。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诛杀乙浑》。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六)临朝听政密定大策,诛杀乙浑,冯太后的威信如日中天,此时皇帝太小,如何才能进一步稳定政局呢?此时的冯太后已经走到了历史前台,她决心临朝听政,乙浑弄权之时,朝廷中很多人与他脱不了干系。按理说,对于谋逆这样的重罪,朝廷处罚的力度会极其严酷,受牵连者多数会被诛杀甚至灭族,乙浑被杀后,那些曾经的追随者惊恐万分,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场悲剧,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与料想的并不相同。乙浑弄权期间,慕容白曜与他的关系走得很近,理应受到牵连,不出意外的话,这样一个人极有可能被灭族,然而,冯太后竟然把他给放了,这样的反常举动令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么,冯太后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她又是如何处置乙浑党羽的呢?那么对于哪些曾经与乙浑来往密切的人,冯太后究竟是如何处置的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临朝听政》。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七)重用高允为了整肃朝纲,维护大魏朝长远的国家利益,冯太后决心起用合适的人来协助打理朝政,最终,她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名叫高允的人身上。高允在大魏朝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他曾经屡次顶撞前朝君王,有一次,他作为副主编主持《国书》的编辑工作,这些《国书》上的国史被刻在了石碑上,在石碑上记载的《国书》中,除了有北魏历代国君的功绩之外,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还有哪些发生于皇室内外的血腥、丑恶之事。这个据实书写的《国书》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议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身为《国书》的副总编,高允自然脱不了干系,虽然太子想保他,替他开脱,但是他却不买账,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太武帝被他的言行惹得怒不可遏,几乎要对他实施灭族的惩罚。那么,这样一个屡屡犯上的人为什么会受到冯太后的青睐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重用高允》。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八)李奕遇难临朝听政仅仅两年,冯太后就退出了大魏国的权力中心,把国家大事交给儿子拓跋弘打理,冯太后看着拓跋弘长大,虽非亲生,但母子关系一直很融洽,尤其是丈夫离世后,冯太后更是奋力诛杀乙浑,力保年幼的儿子皇位不倒。然而,冯太后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打算从此退出权力中心,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之时,一个针对她的大网已经悄悄展开。那么,在大魏国的朝堂内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她的儿子献文帝向她出手了,原因是为了一个名叫李奕的人。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年仅26岁,丈夫的英年早逝令当时的冯皇后悲痛欲绝,在丈夫的丧礼上,她甚至哀嚎着扑入烈火中自焚,痛彻心扉地表达对丈夫深深的不舍之情。毫无疑问,冯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冯太后是深爱着自己丈夫的。但是,年轻的冯太后在临朝听政时候却爱上了一个人,他就是李奕,冯太后与李奕的亲密关系,朝堂上下人人皆知,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人,却被献文帝消无声息地处死了,整个事件非常蹊跷。冯太后虽然已经还政于儿子,但她毕竟是正值壮年的皇太后,余威尚在,如此亲近之人被杀,她竟然毫无觉察,简直不可思议。献文帝从小就视冯太后为亲生母亲,对她一向备加崇敬,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会对母亲的身边人下毒手呢?献文帝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的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李奕遇难》。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九)太后无奈为了杀掉母亲冯太后的亲密之人李奕,献文帝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对抓捕行动进行隐瞒,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导致李敷、李奕兄弟被诛杀,冯太后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冯太后绝非一般之人,在密定大策、诛杀乙浑中她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才干,再加上两年的临朝听政,她一度大权在握,朝廷内外都有着不少的亲信,那么,对于这样一位曾经手握大权的太后,献文帝都想了什么招儿才瞒天过海的呢?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得知情人被杀,冯太后的反应非常奇怪,只是表现地有些伤心,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那么,冯太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的反应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太后无奈》。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禅位风波冯太后是个既热衷于政治,又娴于权术的女人,这样一来,她和献文帝拓跋弘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特别是在献文帝拓跋弘诛杀了冯太后的情人李奕之后,俩人的矛盾再次升级。当时的北魏朝廷,看似平静如水,其实暗流涌动。拓跋弘似乎看到了不可避免的殊死斗争的倪端,也预感到了以后统治的艰难。年仅十八岁的他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大臣都惊愕不已的决定,那就是禅位。没想到,这个决定引发了朝廷上下的大地震。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皇帝,他文武全才,十二岁继位就显露出了超人的才能和魄力。俨然一副英明君主大有作为的架势。但是此人又笃信佛教,热衷老庄。他突然提出禅位,尽管让人惊讶,但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他禅位只是因为笃信佛教吗?他又禅位给谁呢?献文帝拓跋弘突然禅位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顿时在朝廷中炸开了锅。自古以来,禅位一般都是禅位给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没有禅位给长辈的。献文帝这种异常的禅位,大臣们是怎么反应的?献文帝拓跋弘为什么要这样禅位呢?献文帝拓跋弘异常的禅位,受到了北魏朝廷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无奈的献文帝只得寻求另外一位老臣的帮助,此人就是源贺。源贺是北魏重臣,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太尉,封陇西王。此人在朝廷中德高望重,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禅位就可能成功。那么源贺对于献文帝的禅位是什么反应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禅位风波》。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一)母子之争发生在北魏献文帝时期的禅位风波,一直是后世历史学家们讨论的话题。正值盛年的十八岁的献文帝拓跋弘,一心笃信佛教,执意要出家为僧,于是提出要禅位。但是他的禅位不是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叔叔,这让人大惑不解,那么献文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异常的禅位?他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后人议论纷纷。周思源先生认为,献文帝拓跋弘的禅位是他自己真实想法的流露,不像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说得那样充满心计。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既然献文帝拓跋弘真的不想当皇帝了,为什么不禅位给太子呢?周思源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在周思源老师看来,献文帝拓跋弘的禅位实在是出于无奈,他不想再伤害冯太后的感情,于是提出禅位给自己的叔叔。如果禅位成功,冯太后就不好再插手朝廷上的事,因此,对于献文帝的这一做法,冯太后极力反对。但是奇怪的是,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冯太后的活动。那么冯太后是通过哪些人来施加她的影响呢?在冯太后反对献文帝禅位的过程中,如果冯太后仅凭太监,还只能起到一个打探消息的作用,真正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还得依靠大臣,那么在北魏朝廷中,有哪些大臣会支持冯太后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母子之争》。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二)献文帝之死北魏献文帝统治时期,朝廷始终存在着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冯太后为首的后派,一股是一献文帝为首的帝派。虽然冯太后早已还政于献文帝,但她的影子始终徘徊在朝廷之中,让献文帝始终觉得放不开手脚,为此献文帝无奈地禅让,自己当了太上皇。但是,朝廷中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最终还是大爆发了。在献文帝之死这个问题上,各种文献都记载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所杀,但周思源老师认为,献文帝她杀之说,疑点重重,那么周老师的证据是什么呢?北魏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止一起皇帝被杀的记载,不但记载详细,而且非常明确。但是,这不足以说明献文帝的死不是她杀。那么周思源先生还有什么证据呢?在周思源老师看来,献文帝的死疑点重重,单单把杀人的帽子扣在冯太后头上,有点不问是非了。那么在献文帝之死这个问题上,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献文帝之死》。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三)兵变主谋在北魏献文帝被毒杀之前,北魏朝廷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调兵和戒严,很显然,这是有人发动了兵变。就在这次兵变的七天之后,献文帝拓跋弘就死了。这就留下一个巨大的疑问,是谁发动了这场政变?献文帝的死这次政变有没有关系?在周思源老师看来,献文帝拓跋弘杀死冯太后的情人后,心怀愧疚,不愿再做伤害冯太后的事情,但是在某些人的唆使下,他还是下定决心,准备队冯太后下手。那么他将采取什么办法呢?冯太后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人,并且有着极强的政治敏感,在献文帝刚刚有点动静时,冯太后就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致使兵变流产,那么到底是谁唆使献文帝对冯太后下手呢?根据周思源老师的分析,万安国极有可能是唆使献文帝兵变的人。而且他在兵变的第二天就被赐死,那么赐死万安国的原因是什么?以什么理由赐死他的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兵变主谋》。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四)再次临朝冯太后在公元466年第一次临朝听政,时隔10年,她再次临朝听政,而这一次,她的人生中又经历了很多波折,她在政治上也更加成熟,为了使政权平稳过渡,冯太后采取了增加大赦和广开言路的办法,使混乱的朝局迅速安定下来,那么她接下来还会采取什么办法,使北魏的朝政走上了正轨呢?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后,她的一些做法,使朝廷的气象为之一振,但太上皇毕竟中毒而死,所以底下肯定有一些议论,而冯太后如何处置一个关键人物,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个人就是当年陷害冯太后情夫的李欣,正是李欣当年的诬告,才导致了冯太后的情人李奕的被杀,那么冯太后再次掌权后,又会如何处置李欣呢?冯太后为了稳定朝政,不仅没有惩处陷害自己情夫的李欣,而且还对李欣进行了提拔使用,冯太后的这种做法,很快使朝廷中人心惶惶的局面稳定下来,但是李欣在失去了太上皇的保护伞后,他以前的种种劣迹,很快又被人揭发出来,那么等待李欣的,将会是什么结局呢?太上皇拓跋弘和自己的一些心腹,策划了一场针对冯太后的兵变阴谋,企图通过兵变,迫使冯太后退出北魏的权力核心,政治经验丰富的冯太后,很快粉碎了这一场兵变阴谋,太上皇拓跋弘在一夜之间暴薨而死,而冯太后重新临朝听政。北魏的朝堂上,可以说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冯太后再次听政后,面对混乱的局面,她采取了什么做法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再次临朝》。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五)特殊关系冯太后因为对小皇帝拓跋宏有戒心,担心小皇帝长大后对自己不利,所以在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掉小皇帝,另立新君的念头,但冯太后最终并没有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甚至后来对小皇帝的态度,还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那么,她最初在盛怒之下,是因为什么放弃了废帝的念头呢?冯太后临朝听政,手中掌握着北魏的大权,但是她和小皇帝拓跋宏的感情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动过废掉皇帝的念头,为了培养小皇帝,冯太后还亲自担任老师,扮演了教书育人的角色,那么在具体的方法上,冯太后是怎么做的呢?从历史功绩来说,冯太后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她在教育培养小皇帝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冯太后不仅亲自编写教材,而且还用了适合小孩子学习的歌曲形式,说明她对儿童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冯太后能编出可以歌唱的《劝戒歌》,这跟她本人的经历有关系吗?冯太后在献文帝死后,对小皇帝拓跋宏很有戒心,再加上情人李奕被杀的前车之鉴,所以冯太后牢牢地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一段时间,冯太后感觉小皇帝难以控制,甚至有废掉皇帝,另立新君的打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太后和小皇帝的感情却越来越深,那么,冯太后在态度改变前后,她都是怎样对待小皇帝的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特殊关系》。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六)文治功绩冯太后因为自己有文化,所以在她执政期间,很重视对小皇帝拓跋宏和其他皇室宗亲的教育,这使小皇帝拓跋宏打下了坚实的儒家文化根基,为日后的亲政做好了准备,但冯太后身为临朝听政的太后,除了教育小皇帝以外,她仍然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处理朝政上,那么,在处理朝政方面,她有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呢?冯太后执政期间,不论出身门弟,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她都委以重任,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冯太后的这种做法,给北魏的朝政带来了改变,出现了政清人和的现象。冯太后对有才华的官员也比较宠信,但是在对人才管理的宽严尺度上,冯太后又是如何把握的呢?冯太后第二次临朝听政,实际掌握北魏最高权力,有十四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她既培养教育小皇帝,为小皇帝将来的亲政打基础。又注重延揽人才,任用良吏。她死谥“文明”史称文明太后,说明她在北魏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文治,而不是武功。那么冯太后在执政期间,还有什么样的文治功绩呢?冯太后一生中有过两次临朝听政的经历,掌握北魏的最高权力,总共时间长达十七年,在第二次临朝听政期间,她亲自教育培养了鼎鼎大名的孝文帝,直接影响了孝文帝日后的汉化改革,冯太后死后谥“文明”,史称文明太后,说明后世认为她的主要贡献不是武功,而是文治,那么,在冯太后执掌朝政的时间内,在文治方面,她具体都做了什么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文治功绩》。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七)后事安排冯太后临朝听政,在她的推动下,孝文帝开始推行变法,要改变北魏的一些弊政,这一举措虽然有积极意义,但变法损害了一些鲜卑贵族的利益,所以这些鲜卑贵族就公开反对变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冯太后会怎么做呢?冯太后是一个有决断力,并且深谋远虑的女人,在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很早就对自己身后的事情进行安排布置,她不仅加快革除北魏弊政的步伐,而且在后宫人选的问题上,也有一些安排,那么她都做了什么呢?公元490年,50岁的冯太后终于撒手人寰,在她生前,她已经对自己身后的很多事情,做了井井有条的安排。但是她对自己归宿的安排,仍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么在归宿问题上,她和前几任太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冯太后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坎坷波折,她最初从家中的掌上明珠,变成了被没入后宫的罪臣之女,然后又一跃成为这个王朝的贵人、昭仪、皇后直至太后,她经历过手铸金人的紧张,也经历了和权臣斗法的惊险,她临朝听政十七年,在权力的颠峰中如履薄冰,她制定颁布了各种法令政策,亲自教育培养了孝文帝,直接影响了孝文帝日后进行的汉化改革,那么,当她考虑到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候,她是怎样安排身后的事情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千古一后》之《后事安排》。 百家讲坛:千古一后(十八)实现遗愿冯太后离世后,孝文帝拓跋宏悲痛万分,从小在冯太后的关怀下长大,他的心里一直对祖母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拓跋宏清楚,在祖母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心愿没有完成,而这个心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程,意义重大。为了帮助祖母完成遗愿,拓跋宏决意力排众议,实施迁都。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后来又经历了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五位皇帝。作为北魏的政治文化中心,平城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可以说是基础设施完善,各种条件优越,它在北魏人心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此时的洛阳只不过是一个废都,很多条件都无法和平城相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为何还有执意迁都洛阳呢?迁都之后,而接下来孝文帝就要实施另一个重大计划了,那就是他考虑已久的改革,而这次改革非同寻常,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那么,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改革计划?他的这项计划和冯太后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千古一后》之《实现遗愿》。

附件下载

积分获取方法:先给账户进行充值,然后进行积分兑换,积分兑换比例:1元可兑换10个积分.

下载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