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经史百家杂钞(套装共2册)
编辑推荐
一、超过《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的古文选读本。 《古文观止》,由于它是供学塾使用的读本,故而所选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种学术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广博。《经史百家杂钞》,在网罗文献的广博上和选文思想的学术底蕴上,无疑都是超过了《古文观止》的,而所选许多文章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也是并不亚于《古文观止》的。《古文辞类纂》,注重辞章,较偏重对古文的研读、模习和应用。《经史百家杂钞》,力求选文与政事结合,使读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历代的治乱兴衰、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和经国济民之道。 二、毛泽东盛赞《经史百家杂钞》的原因。 毛泽东认为,国学的内容,包括“道”与“文”两个方面。毛泽东之所以把《杂钞》作为研习国学的入门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杂钞》中包含了“道”与“文”两个方面的文章。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已胸怀大志,投身政治,之所以看中《杂钞》,是因为他不仅仅着眼于辞章,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论和称赞。
内容简介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所录文章上起先秦,下讫清代。成书以后,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是继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的《古文观止》、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此次出版简体横排标点本,系以《经史百家杂钞》现存各刻本中文字较为精审的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本为底本,校以上海会文堂石印本,除底本明显有误的字词,根据其所出著作的现代通行点校本进行了校改外,多数保留了原貌。对其中一些名篇中的文字问题,也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订正了原书中存在的一些文字错误,以保证本书的史实可靠性和文字准确性。底本中卷首原有曾国藩“序例”,本次也予以保留。对底本中各卷以双行小字注文存在的曾氏评语,本次仍保留在原位置,改用仿宋字单行排列,以便全书眉目清晰。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同乡的推崇之情。